这几年,香港DSE考试越来越火,被很多内地家长视为一条升学捷径。随之而来的,是香港考评局的严厉监管。今年,有些中介机构就因无法提交相关资质,导致不少DSE报考申请被拒批。未来,希望走这条“捷径”的家庭,必然将面临更多挑战。
近年来,内地不少家长瞄准香港中学文凭试(DSE),希望通过这条“捷径”让孩子入读香港的大学。
家长们普遍认为,香港的DSE考试是个“金钥匙”,不仅绕开内地竞争激烈的高考,还能快速入读香港的知名大学。
于是,一些家长甚至想方设法通过“移民”方式,为孩子申请DSE考试。
政策的漏洞
机构的商机
不少中介公司嗅到了其中的“商机”,他们打着“政策漏洞”的旗号,利用香港推出的“高才通”人才计划,协助家长取得香港居民身份。
甚至有中介宣称有成功案例:孩子在高二前获得香港身份,然后专门参加DSE培训,短短10个月内顺利考入香港大学精算系。
在这类中介的引导下,家长们的操作方式也是花样百出。
有人开出孩子“抑郁症”证明,让孩子“休学在家”,保留原校学籍的同时参加DSE强化班;还有家长毫不掩饰地宣称“这是薅羊毛的绝佳机会”。
中介们声称,采用这些方法不仅能让孩子以“本地生”身份报考香港的大学,还不用缴纳税款,性价比极高。
考评局拒批
司法复核
在这股DSE热潮中,深圳一家名为“深圳国际课程中心”的教育机构去年顺利为27名内地学生申请DSE考试,其中部分学生最终成功升学,甚至有9人入读香港大学。
但今年,考评局的态度突然严厉起来。尽管“深圳国际课程中心”为62名学生提交了DSE报考申请,却被考评局要求提供省、市教育部门的办学许可信息,而这些学生的申请也因此被一刀拒批。
对此,“深圳国际课程中心”认为考评局的要求“前后不一”,尤其是去年批出申请时并未要求提供类似资料,今年却突然设限,存在“双重标准”。
因此,该机构于11月7日向香港高等法院申请司法复核,要求法院判定考评局的做法“既不合法又不合理”,并尽快为这些学生重新审查报考资格,以便赶上2025年3月的DSE考试。
“移民”香港读DSE的争议
事实上,香港社会对“移民”香港读DSE一事争议已久。
部分香港家长认为,这种操作方式无疑是“钻政策空子”。
内地学生通过父母的身份转换迅速获取香港身份,再以“自修生”身份参加DSE考试,几乎没有在香港的中学阶段完整学习经验,这种做法不仅让香港本地学生面临竞争压力,还被视为对香港教育资源的“分一杯羹”。
因此,不少家长与教育界人士纷纷呼吁政府制定更严格的标准,杜绝此类“投机取巧”的行为。
考评局的回应
与未来的挑战
考评局表示,目前内地有约1400名学生报名参加DSE考试,其中近1300名为自修生。
尽管报考人数增加,但考评局也意识到,一些内地生通过非传统途径成为香港居民,进而参加DSE,绕开了内地的高考机制。
为此,香港教育局早在今年便表示会考虑重新定义“本地生”的概念,确保DSE报考资格的公正性。
然而,政策的调整并非一蹴而就,即便修订条款通过立法会,也可能要等到2026年才能实施。
至此,考评局只能面对现实,在程序上加以限制,同时等待新的规范出台。
“提前规划”与家长的抉择
面对这波政策紧缩的浪潮,家长们意识到香港教育的“捷径”越来越难走,提前规划已显得迫在眉睫。
尤其是那些以DSE作为入读香港大学跳板的学生及其家长,更是开始考虑是否要在初高中阶段就将孩子送往香港学习,以减少未来政策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。
总结来说,虽然目前的“移民DSE”途径并未完全被封堵,但政策走向已逐渐收紧。
对于有意赴港求学的家长而言,未雨绸缪、提前布局,才可能在政策的波动中找到稳定的上岸之路。
至于那些希望通过“捷径”入读香港大学的内地学生,或许将面临更多挑战。
写在最后
内地家长追逐香港DSE考试的热潮,引发了香港社会对教育公平性的思考。
虽然部分家长通过政策“漏洞”让孩子取得DSE考试资格,但考评局逐渐加严的审查,使得这些“捷径”变得越发不确定。
对于家长而言,提前规划才是应对变化的长久之策,而香港教育部门也在积极寻求更完善的制度以确保公平竞争的环境。